刚收到法院传票的王先生,手指微微颤抖地撕开快递封套。这个月第三次被朋友告上法庭,他始终想不明白:自己明明按时还款了,为何还频频陷入法律纠纷?
法律有个"保质期"叫诉讼时效。就像超市里的酸奶过期作废,《民法典》规定普通债务纠纷时效是三年。河北某企业家张总就曾因记错时间节点,导致合法债务变成"过期债权",损失超200万。
温馨提示:从还款截止日开始算起,遇到对方承诺分期还款等情况,时效可能重新计算。
千万别以为借条就是尚方宝剑。浙江某案件中,债权人手握借条却被判败诉,因为借款人的银行流水显示当时账户仅有300元。完善的证据体系应包括:
收到起诉状后,十五日内必须答辩。上海某财务总监李女士就是在这段时间里发现了原告的管辖权漏洞,成功将案件移送至对自己有利的法院审理。
![流程图]
graph TD
A[接收起诉状] --> B{15天内}
B -->|答辩| C[管辖权异议]
B -->|不作为| D[缺席判决]
有位当事人在咨询时问:"请律师要花3万块,值得吗?"当他听完律师通过审查转账记录发现重复计息问题,直接减少债务40万时,立即签订了委托协议。
正在筹备借款的王老板,现在就会在合同里约定:
与其在法庭上唇枪舌剑,不如在借钱时多花半小时做好风险防范。毕竟,借钱见人心,守约显人品。